干眼症(Dry Eye Disease)是指泪液量或质异常,或泪膜动力学异常,导致眼表失润,出现以干涩、异物感、烧灼感为主的一组慢性眼表疾病。核心机理是“泪膜不稳→炎症→细胞损伤→恶性循环”。泪膜由脂质层(防蒸发)、水液层(润滑营养)、黏蛋白层(铺展)组成,任何一层失衡都会引发干眼。
干眼症对眼睛的害处是多层次的。首先,泪膜破裂时间缩短,角膜上皮失去保护,出现点状糜烂;长期暴露使神经末梢裸露,产生持续疼痛、畏光、视物模糊,影响阅读、驾驶。其次,慢性炎症破坏杯状细胞和结膜分泌腺,黏蛋白减少后泪膜更易破裂,形成“越干越炎、越炎越干”的闭环。第三,重度干眼可并发丝状角膜炎、角膜溃疡甚至穿孔,遗留瘢痕导致永久视力下降。此外,干眼患者因不适而减少瞬目,进一步加速泪液蒸发;夜间泪液分泌低谷时症状加重,可出现睡眠障碍、焦虑抑郁,降低生活质量。
干眼分为缺水型(分泌不足)和蒸发型(脂质缺乏),后者多与睑板腺功能障碍、长时间电子屏使用、空调环境有关。治疗需阶梯管理:人工泪液、睑缘清洁、抗炎(环孢素、糖皮质激素)、泪小点栓塞、强脉冲光(IPL)及生活方式调整(20-20-20用眼法则、加湿、减少隐形眼镜佩戴)。早期干预可逆转上皮损伤,若拖延至腺体重度萎缩则疗效有限,因此出现症状应尽早到眼科做泪膜破裂时间、泪液分泌试验等检查,以避免“小干眼”拖成“大麻烦”。